亚马逊的“随取随走”技术背后其实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大约1000名坐在印度的员工在默默地审查你在店内拿起、放下的每一件商品。
这项技术原本被吹嘘为完全由计算机视觉驱动的购物革命,旨在让顾客无需经过传统的结账流程。然而,《信息》周二的报道揭示,这项技术实际上还极度依赖人力。报道中引用了一位匿名的参与“随取随走”技术开发的人士的话说,2022年,每1000笔“随取随走”的销售中,大约有700笔需要印度团队的人工审核。亚马逊内部其实希望这一数字能降至50笔。
亚马逊发言人对此进行了回应,他们表示,印度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训练公司用于“随取随走”的模型。发言人还提到:“在我们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无法完全确定某人购买的商品时,同事们也会对少数购物行为进行验证。”
此外,亚马逊计划在Amazon Fresh商店中用智能购物车Dash Carts替换“随取随走”技术。智能购物车也能让顾客避免排队结账,不过顾客需要将商品放入购物车,购物车会记录他们的选择并直接从账户扣款。
发言人提到,顾客在使用“随取随走”服务的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能更方便地找到附近的商品和优惠,随时查看购物小票,以及在商店内购物时了解节省了多少钱——所有这些需求,都能通过Dash Carts得到满足。
从最初只在Amazon Go便利店推出起,“随取随走”技术已经扩展到更大的商店。目前,44家Amazon Fresh商店中有27家安装了这项技术,亚马逊还将其引入了一些Whole Foods商店。
同时,包括Aldi和Dollar General在内的零售商也开始测试由初创公司开发的类似“随取随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