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Waymo已经悄然驶过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累计完成了1,000万次无人驾驶付费行程。这个数字的背后,标志着自动驾驶从前沿科技正式迈入了日常生活。
根据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aliforni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最近公开的数据,代号为“PSG0038152”的公司在最新一季度中的表现令人瞩目。这个编号,正是Waymo的官方身份。Waymo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项目。
数据显示,Waymo自2023年8月起开始以每周10,000次的频率提供付费自动驾驶出行,到2024年5月,这一数字已增长至50,000次;2024年8月突破10万,如今——2025年中期——单月订单已超过25万。Waymo不仅领先,而且正在拉开与其他竞争者的距离。
这不仅是市场扩张的结果,更是现有城市用户对无人车接受度不断提升的体现。
以加州为例,Waymo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增长情况尤为亮眼:1月和2月环比增长各约2%,而3月则猛增了27%。这标志着自无人车在旧金山上线以来,首次在经历几个月的放缓后,出现了大幅反弹式增长。
这一趋势意味着,Waymo的无人车已从“新奇”逐渐变成“常态”。这正是技术扩散曲线(diffusion curve)中的关键阶段:如同从福特T型车到ChatGPT,每一项技术的普及都是从极客圈子起步,逐渐扩展到主流人群,最终成为日常工具。
如今在旧金山,无人车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有百年历史的缆车。
Waymo于2023年末完成了第100万次付费行程,2024年结束时达到500万次。截至2025年5月末,已累计突破1,000万次。照此趋势,年内突破2,000万次已是大概率事件。
Waymo联席CEO德米特里·多尔戈夫(Dmitri Dolgov)在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这就是指数级扩张的真实模样。”
目前,Waymo的无人车已在美国三个主要城市提供服务:凤凰城、洛杉矶和旧金山。旧金山甚至将Waymo视为新的城市地标。而其扩展计划也在稳步推进:2025年初,Waymo与Uber合作进驻德州奥斯汀;今年夏天将进入亚特兰大,下一站是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目前已经在波士顿、纳什维尔、新奥尔良、达拉斯、拉斯维加斯和圣地亚哥进行地图采集,最近又宣布在奥兰多、休斯敦和圣安东尼奥开展测试,甚至将触角伸至东京,开始收集国际数据。
Waymo另一位联席CEO特克德拉·马瓦卡纳(Tekedra Mawakana)表示:“一年后回头看,现在不过是Waymo的起点而已。”
Waymo如今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如此迅速,离不开过去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2005年,斯坦福大学AI实验室开发的机器人Stanley赢得了DARPA无人驾驶挑战赛,其核心成员随后加入谷歌,开启了自动驾驶研发。2010年谷歌正式对外公布项目,2015年首次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公开道路测试,2020年开启无人驾驶付费运营,最终在2025年迎来商业化拐点。
记者本人近日在旧金山首次体验Waymo无人车。App叫车后,一辆白色捷豹缓缓驶来,车顶装有旋转激光雷达如同“皇冠”。记者用手机解锁车门、系好安全带,然后按下出发按钮,开始了一段略带紧张却又奇妙的行程。
一开始,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行驶令人略感不安,尤其是面对旧金山的陡坡。但几分钟后,记者逐渐适应,Waymo的驾驶风格小心谨慎、优先礼让,让乘客自然建立起信任。到达目的地时,记者已习惯在后座滑手机,甚至忘了身处无人车中。
“最奇怪的地方,就是这趟行程竟然并不奇怪。”
第二天,再次打车时,面对Uber与Waymo两款App、价格与等待时间都接近,记者选择了后者——无人车。
Waymo的成功,关键在于人类行为的悄然转变。而数据表明,这种改变已经在悄然发生。
马瓦卡纳对CNBC表示:“这不是科幻小说,不是未来。它正在发生。”
事实上,在旧金山早期,市民并不热衷于这项技术。2023年Waymo仅在部分区域开放少量付费乘车,至2024年才全面开放。但如今,Waymo的服务范围覆盖了旧金山多个街区,甚至延伸至硅谷部分地区——全球最密集的科技早期用户聚集地。
目前Waymo在旧金山部署的车辆已超600辆。虽然Uber和Lyft的价格更便宜,但考虑到Waymo无需小费和社交压力,费用几乎持平。用户现在最大的抱怨是:他们还无法“去哪都叫Waymo”。
虽然加州监管机构已批准其全面运营,但Waymo目前仍未开通旧金山周边高速公路的服务,用户无法乘坐它前往机场。不过,Waymo已完成旧金山国际机场(SFO)的地图建模,只是尚未公布正式运营时间。而在凤凰城,这项服务已全面开放。
截至目前,Waymo车队已累计完成超过5,000万英里的无人驾驶——相当于穿越美国20,000次。尽管美国每年交通事故数量达数百万,平均每天死亡超过100人,但只需一次严重事故就可能中断Waymo的发展势头。
竞争也即将升温。
曾试图挑战Waymo的多家公司相继退出:Uber和Lyft放弃了自动驾驶项目,通用汽车关闭了Cruise机器人出租车计划。Amazon的Zoox尚未规模化,真正有力的挑战者或许是特斯拉。
马斯克自六年前承诺“机器人出租车即将到来”后,终于将在2025年6月推出首批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首先部署于奥斯汀,与Waymo正面交锋。
特斯拉与Waymo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技术与经济路径。特斯拉主要依靠摄像头与AI推理,而Waymo则结合了高清地图、激光雷达、雷达与人类监督。后者在成本上显得更高昂,Waymo在去年筹集了56亿美元融资,而其所在的Alphabet“其他投资”部门报告年度亏损达44亿美元。
马斯克在4月曾调侃:“Waymo 的问题在于,它们的车太‘贵Mo’了。”
对此,马瓦卡纳回应:“我们坚持‘安全优先、成本其次’,而不是相反。”她强调:“这条路或许能有很多种走法,但目前——我们是唯一真正走通的那一个。”
如今,已有数百万人愿意把自己与家人交给一辆没有驾驶员的车。这种行为转变,才是Waymo世界真正到来的标志。
在Waymo已经覆盖的城市,未来并不需要看数据,只需看窗外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