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最近推出的ChatGPT更新简直像给AI打了“记忆芯片”——不仅能在对话中调用过往记录,还能跨越平台上的各种模式,提供更个性化、更贴切的回应。这项“升级版记忆力”目前只开放给ChatGPT Plus和Pro用户,至于Enterprise、Team和Edu版本的用户,还得稍等一阵才能体验。

其实早在去年2月,OpenAI就悄悄给ChatGPT加了“记忆功能”,目标是让用户和AI的互动更顺畅。这在大型语言模型(LLM)和各类聊天平台上已经逐渐成为标配,比如Gemini 2.0的“闪电记忆”就早早登场,A-Mem等架构也在挑战更复杂的上下文处理。
如今,ChatGPT的记忆功能更进一步,变得“主动”了。OpenAI表示,这次更新后,AI会更自然地“沿着之前的聊天内容接着聊”,逐渐把互动变成一种有温度的长期陪伴。
用户可通过两种设置掌控记忆功能:一种是“记住用户提供的信息”,像是名字、兴趣偏好等,这部分需要用户主动告诉ChatGPT保存;另一种是“参考聊天历史”,也就是ChatGPT会从过往的对话中提取上下文信息,比如语气、目标、爱好等,但这些不会像第一种那样显示在设置里。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切换设置,开启全部、部分或完全关闭,甚至还能直接询问AI“你记得我什么?”或者开启“无记忆聊天模式”来一场完全“空白”的对话体验。
虽然这个功能带来极大便利,不少人却对AI的“超强记忆力”感到一丝不安。AI投资人Allie K. Miller就在X平台上感叹:“这相当于ChatGPT全天候在‘偷听’,不管你有没有叫它记住,它都在默默收集。”她还表示,在平台功能越来越趋同的今天,真正拉开差距的关键就是“记忆+个性化”,AI的记忆就是平台的护城河。
不过,也有人选择“围墙种草”,拒绝让AI记太多。宾大沃顿商学院的知名AI评论员Ethan Mollick坦言,虽然长期记忆有它的价值,但他个人并不想自己的办公AI因为几次“灵魂发问”就开始带情绪输出。他认为“边界感”才是AI使用中的关键。
甚至OpenAI自家联合创始人Andrej Karpathy都调侃自己担心ChatGPT会因为“7个月前问了个菜鸟问题”就对他“另眼相看”。
总的来说,ChatGPT的记忆能力堪比“AI大脑升维”,但是否让它“记住过去”,还是得看用户自己想不想被“读心”。这波更新,既是AI亲民的一大步,也是一场数字隐私的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