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正式发布了其最新的AI推理模型o3-pro,被称为目前最强大的推理模型。该公司表示,o3-pro已在ChatGPT的Pro和Team版本中全面上线,取代此前的o1-pro模型。企业版和教育用户预计将在一周内获得访问权限。 据介绍,o3-pro属于OpenAI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o3系列,专为在复杂推理任务中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表现而设计,尤其在科学、教育、数学、编程和写作等领域表现出色。此次发布紧随公司宣布对o3输入输出成本削减80%的重大调整之后,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曾对此作出说明。 目前,用户可通过ChatGPT界面和API访问o3-pro模型,API定价为每百万输入tokens 20美元、每百万输出tokens 80美元。 在内部评估中,OpenAI报告称,o3-pro在多个关键领域的表现优于其非Pro版本。根据测试人员反馈,o3-pro在66.7%的个人写作任务中被评为更优,在62.7%的计算机编程任务中也获得更高评价。审阅人员还认为该模型在表达清晰度、遵循指令能力以及内容全面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o3-pro具备使用多种辅助工具的能力,如网页搜索、文件分析、Python代码执行、具备推理功能的计算机视觉,以及访问用户记忆以实现更个性化的响应。不过OpenAI提醒用户,由于这些功能的使用,o3-pro的响应速度可能略慢于o1-pro。在注重准确性高于速度的使用场景中,官方建议优先选用该模型。 尽管在多方面取得了进步,o3-pro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该模型目前不支持图像生成;由于技术问题,ChatGPT的临时对话功能也暂时关闭;此外,Canvas工作区功能尚未向该模型开放。 OpenAI表示,o3-pro在内部基准测试中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尚未公布与主要竞争对手的详细对比数据。 o3-pro的发布,进一步巩固了OpenAI在高性能AI模型领域的市场地位,显示出该公司持续优化通用与专业AI应用能力的战略方向。
Author: aitrendtrackers@rengongzhineng.io
WWDC上,Apple 最讓人振奮的一系列開發者工具更新
今年在WWDC上,Apple 一口氣公布了我認為是近年來最讓人振奮的一系列開發者工具更新。這不只是小修小補,而是從系統設計到AI整合的全面升級,幾乎可以說是為我們這些開發者量身打造的一整套「未來式」開發平台。 🍎 Xcode 26:內建大語言模型,寫程式像聊天一樣自然 首先要提的當然是 Xcode 26。這是我第一次看到 Apple 把大語言模型這麼深入地整合進Xcode。它不只支援 ChatGPT,還允許我使用自己的API key來接入其他模型,甚至可以在Mac本機上直接跑模型(前提是Apple Silicon)。這意味著什麼?我寫code、補測試、產生註解、debug,現在都可以「對Xcode說一句話」就完成。 對我來說,Coding Tools 的即時建議功能超級加分——不管在哪段程式碼裡,我都可以呼叫出AI來幫我修bug、寫單元測試,甚至是產生一個playground來測試概念。這根本就是我夢寐以求的coding夥伴。 🧠 Apple Intelligence 與 Foundation Models:真正本地化的AI 這次Apple真的把「裝置端AI」發揮到極致。透過新的 Foundation Models Framework,我只需要幾行 Swift,就能在App裡呼叫Apple自己的大語言模型,進行生成、補全、總結等操作,而且完全本地推理、不需要網路連線、不會送出資料,隱私保護做到滿分。 我特別喜歡的一點是這個框架支援 tool calling,也就是可以讓模型叫用App中的功能來完成工作。比如說我在日記App裡面要幫使用者總結今天的心情,模型就可以自己決定何時需要呼叫日曆API或定位資料來幫助撰寫,完全是我們夢想中AI助手的模樣。 ✨ Liquid Glass:全新UI語言,漂亮到不想回去舊設計 Apple 這次設計上的變化真的令人驚豔。Liquid Glass 這個新UI材質看起來就像光滑流動的玻璃,滑動起來非常流暢,而且能自然聚焦使用者的注意力。我已經開始用 SwiftUI 開發新版App界面了,它對這套設計的支援完整到近乎無痛轉換。 此外還有一個我覺得超棒的新工具:Icon Composer。這對設計師和開發者來說是個大福音。我可以直接在這個工具裡測試App圖示在不同背景、不同光照條件下的樣子,甚至能模擬在macOS和iOS上不同大小和主題的呈現方式。設計統一性和效率都大幅提升。 🕹️ Metal 4 + Game Porting Toolkit 3:遊戲開發者的全新武器庫 這波更新對遊戲開發者來說簡直是革命性的。Metal 4 現在支援直接在著色器裡跑推論模型,讓光影、材質與幾何更真實。我可以用機器學習技術來即時生成反射、噪光濾除,甚至是用 MetalFX Frame Interpolation…
大型語言模型(LLMs)其實不貴
大型語言模型(LLMs)其實不貴。這聽起來也許像句廢話,但實際上,「LLM很貴」這個觀點不但還在傳播,而且似乎越來越常出現在各種分析裡,從預測AI企業注定虧損,到斷言消費型AI不可能盈利,完全忽略了現實中的成本變化。 我能理解這種錯誤從哪來——AI熱潮剛開始那會兒,推理(inference)確實很貴,大家也談了很多。但隨著模型越來越強,推理成本下降的速度更快。問題在於,人類對一件東西在兩年內變得一千倍便宜完全沒直覺。這不常見,也不直觀。再加上API價格用的是「每百萬個token幾塊錢」這種難以想像的單位,誤解自然也就持續存在。 我想拿網頁搜尋來當比較對象,因為它跟LLM用途接近,而且是大家每天都在用但從來沒付過錢的東西。我不是在說搜尋可以被LLM取代,而是想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參照點。 搜尋查詢多少錢? 根據2025年5月的公開API價格: 不同引擎的價格有落差,但差距沒那麼誇張,而且品質高的通常也比較貴。 LLM查詢多少錢? 我從自己的搜尋紀錄裡挑了幾個問題,轉換成自然語言,丟到Gemini 2.5 Flash(Thinking mode off)裡跑: 所以每次查詢大約在 500–1000 token 之間。我就取這個範圍來估算。 根據2025年5月的API價格,部分模型的成本如下: 模型 價格(每百萬 token) Gemma 3 27B $0.20 Qwen3 30B A3B $0.30 Gemini 2.5 Flash Preview $0.60 GPT-4.1 mini $1.60 GPT-4.1 $8.00 Gemini 2.5 Pro Preview $10.00 Claude 3.7 Sonnet $15.00 o3 $40.00 假設每次查詢大概用掉1,000 token,那上表中的價格就可以直接對比搜尋API的千次查詢價格。 換句話說,哪怕是主流、功能完整的中階模型,也比搜尋API便宜一個數量級。像Gemini 2.5 Flash就只要$0.60,比Bing的$15還不到二十分之一。 有人可能會提出的反對意見…
OpenAI ARR已突破100亿美元
OpenAI公司近日宣布,其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突破100亿美元,这一里程碑距离ChatGPT首次推出尚不足三年,标志着这家位于旧金山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 据OpenAI发言人介绍,这一收入数据包括来自消费者端的ChatGPT产品、企业端服务,以及API接口的收入,但不包括与微软的授权收入或其他一次性大型交易。 在2024年,OpenAI的年度经常性收入为约55亿美元,短短一年增长近一倍。然而,这种增长也伴随着高昂的成本:公司去年亏损高达50亿美元。 消息人士透露,OpenAI的目标是在2029年实现1250亿美元年收入。《The Information》率先报道了这一雄心勃勃的收入计划。此类增长预期也为其高估值提供了支撑。今年3月,OpenAI完成了一轮高达400亿美元的融资交易,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私募科技交易之一。目前公司估值相当于其年收入的约30倍,凸显主要投资者对其超高速增长潜力的信心。 OpenAI自2022年底发布面向大众的ChatGPT后迅速走红,并在随后一年内推出企业版本。如今,公司支持的每周活跃用户已达5亿人次。截至2025年6月,其企业版用户数已突破300万,较2月的200万增长迅猛。 OpenAI目前的主要投资方包括微软、日本软银、Coatue、Altimeter、Thrive等知名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微软不仅是OpenAI的重要投资方,还与其展开了深度合作,在其Azure云平台集成OpenAI技术,并在Windows、Office等产品中嵌入GPT模型,持续推动其在企业级市场的扩张。 此次收入突破标志着OpenAI已不再只是一个实验室项目,而是真正迈入全球AI商业化的核心舞台。随着企业客户不断涌入、模型能力持续提升,OpenAI正在快速向全球最具影响力的AI平台迈进。
Siri在WWDC中的缺席显得格外刺眼
在2025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尽管苹果公司发布了大量与“Apple Intelligence”相关的新功能,包括跨App的实时翻译、图像生成和视觉搜索等内容,但曾被寄予厚望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几乎未获提及,令外界关注。 Siri在本次大会中的缺席显得格外刺眼。过去一年,苹果曾在广告中大力宣传“个性化Siri”的到来,并在2024年的WWDC中首次公布相关计划,承诺将在“未来一年内”逐步上线。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功能依然遥遥无期。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在今年的主题演讲中仅简要表示:“我们正在继续推进让Siri更加个性化的工作,但这项工作需要更多时间来达到我们的高质量标准。”除了表示Siri已变得“更自然、更有帮助”,并承诺将在未来一年分享更多内容外,关于Siri的更新几乎没有其他实质性信息。 这一“沉默”也让业界重新关注苹果在生成式AI领域的迟缓进展。与谷歌、微软、OpenAI和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相比,苹果在推动AI助手、开发者平台和高级模型能力等方面明显滞后。以谷歌为例,其Gemini助手已在Android平台上开放访问,能够读取并分析用户屏幕上的内容,执行图像识别和复杂响应;微软则已在Windows 11中整合AI功能,如通过文件管理器实现图片模糊处理、内容摘要等快捷操作。 相比之下,Apple Intelligence的初始表现饱受质疑。今年早些时候,部分通知摘要功能因生成内容不准确而被临时禁用,例如BBC曾指出系统会将多个新闻标题混合生成错误摘要。 面对竞争压力,苹果本次WWDC采取的策略是推出一系列以ChatGPT为后端支持的小型AI实用功能,诸如实时翻译、多语言消息传递,以及结合OpenAI的图像生成能力(Image Playground)等。用户可将好友照片变换为油画风格,也可通过视觉智能在屏幕上识别内容并快速执行搜索或操作。 此外,苹果还开放了其本地大语言模型API供开发者使用,进一步推动AI在iOS生态中的嵌入式应用。然而,用户期待已久的“Siri支持多模型切换”或“集成谷歌Gemini”的功能并未出现。 去年6月,费德里吉曾在一次现场答问环节中提及希望Apple Intelligence未来能够让用户“选择他们想使用的模型”,并点名提到Gemini。今年2月的一项后端更新也曾暗示苹果可能在后台测试Gemini的集成;4月,在谷歌搜索垄断审判的庭审中,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表示,计划在2025年中期与苹果达成协议,并在年底前完成Gemini的正式整合。 目前来看,这一合作仍在“待定”状态,苹果本次未在WWDC上披露相关进展,引发外界对其AI战略完整性的疑问。 在AI赛道激烈竞速之下,苹果错过了去年的关键窗口,如今面对来自谷歌、微软和OpenAI的持续压力,其如何加快Siri的步伐,重塑其AI助手的地位,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谷歌公司近日推出了其迄今为止最强大的AI模型升级版——Gemini 2.5 Pro预览版
谷歌公司近日推出了其迄今为止最强大的AI模型升级版——Gemini 2.5 Pro预览版,该版本将在未来几周正式上线,届时将作为企业级应用的稳定版本全面推向市场。 此次更新的Gemini 2.5 Pro基于5月发布的版本进行优化,并在谷歌I/O大会上首次展示。根据LMArena的评测,2.5 Pro的Elo分数上升了24分,达到1470分,继续在排行榜上保持领先地位;在WebDevArena中也取得了1443分的成绩,提升35分,同样登顶。此外,该模型在编程方面表现尤为出色,领先于包括Aider Polyglot等高难度编程基准测试。 在推理能力方面,2.5 Pro在GPQA和“人类最终考试”(HLE)等严苛评测中展现出顶尖水平,这些评测主要衡量模型在数学、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 除了性能升级,此次版本还对2.5 Pro在语言风格和结构表达上的表现进行了显著改进,更具创意,响应内容格式更清晰,回应了开发者在上一版本中的反馈。 目前,开发者已可通过 Google AI Studio 和 Vertex AI 平台,在Gemini API中使用该升级预览版本。值得一提的是,谷歌此次还引入了**“思维预算(thinking budgets)”功能**,使开发者能够更灵活地控制使用成本与响应延迟。 此外,升级版的2.5 Pro现已开始在Gemini应用中陆续推出,供用户抢先体验。
HIV治愈方法近日取得了一项被誉为“重大突破”
在寻找HIV治愈方法的全球努力中,墨尔本的科学团队近日取得了一项被誉为“重大突破”的进展,使研究人员感到“震惊”。这一成果由彼得·多尔蒂感染与免疫研究所(Peter Doherty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的科学家主导,展示了一种全新方法,可将潜伏在白血球中的HIV病毒“暴露”出来,为彻底清除体内病毒铺平道路。 HIV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于其“潜伏”能力——该病毒可隐藏在某些白血细胞中,形成病毒“储存库”,长期以来既难以被免疫系统识别,也难以被现有药物清除。因此,即使在严格服药控制下,病毒仍可能随时被重新激活。 此次发现基于mRNA技术,这项技术因在新冠疫情期间被Moderna和辉瑞/BioNTech用于疫苗研发而广为人知。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 研究团队首次证明,mRNA可以被送入HIV潜伏的白细胞中,关键在于他们研发出一种全新形式的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名为“LNP X”。这种新型LNP能被此前无法接受常规LNP的白血球吸收,从而将mRNA输送到病毒藏身之处。mRNA进入细胞后,会“指令”细胞将病毒揭示出来,使其暴露于免疫系统视野。 研究负责人之一、博士后研究员保拉·瑟瓦尔(Dr Paula Cevaal)指出,过去普遍认为不可能将mRNA传递到这种类型的白血细胞中。她回忆,在实验室会议上首次看到测试结果时,团队简直难以置信。为了验证准确性,实验多次重复,结果均保持一致。“从完全不起作用,到突然全部奏效,简直是天壤之别”,她形容当时实验室成员的反应是“全体倒吸一口气”。 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这项研究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使用的是来自HIV感染者捐献的细胞。未来仍需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安全性测试,才可能进入临床疗效试验阶段,整个过程预计将耗费数年时间。 瑟瓦尔表示:“在生物医学领域,很多研究最终无法进入临床,这是现实。我们不想描绘比实际更美好的前景。”但她也指出,在HIV治愈研究领域,从未有哪种方法能像这项研究一样如此有效地“揭示”潜伏病毒,因此她对未来在动物和人类中能否复制这一成效充满希望。 参与研究的另一位负责人、墨尔本大学的迈克尔·罗奇博士(Dr Michael Roche)指出,这项技术的潜力可能不限于HIV治疗。因涉及的白血球类型也参与许多其他疾病,如癌症等,该技术或许能为更多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方向。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逆转录病毒专家乔纳森·斯托伊博士(Dr Jonathan Stoye)虽未参与研究,但表示该研究在“唤醒”潜伏病毒方面是现有策略的重大进展。他指出,目前仍存在关键未知数:是否需要完全清除所有潜伏病毒,或只需清除绝大多数?如果仍有10%的病毒储备幸存,是否会导致再次感染?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的托马斯·汉克教授(Prof Tomáš Hanke)则对研究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将RNA导入白血细胞的难度被夸大。他指出,认为该方法能触及所有潜藏病毒的细胞“只是一种梦想”。 尽管未来道路仍充满不确定性,但此次研究为mRNA在血液细胞中的治疗性递送提供了突破性范式,也为人类治愈HIV的希望点亮了一束新的曙光。
苹果公司即将举行的2025年度全球开发者大会
据报道,苹果公司即将举行的2025年度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将以其操作系统的大规模设计和生产力升级为主题。尽管外界普遍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进展,苹果此次大会的AI更新内容相对有限,未能引发行业内的广泛期待。 此次大会的重头戏将是对iPhone、iPad、Mac、Apple TV、Apple Watch和Vision Pro等设备的软件界面进行全面重构。苹果计划正式采用基于年份的命名方式,放弃过去以版本号命名的做法,因此将发布包括iOS 26、iPadOS 26、macOS 26、watchOS 26、tvOS 26和visionOS 26在内的一系列新系统。这些系统在苹果内部拥有各自的代号,如Luck、Charisma、Discovery等,而macOS将继续沿用以加州地标命名的传统,今年的版本将名为“macOS Tahoe”。 在视觉设计方面,所有操作系统将引入代号为“Solarium”的全新界面风格,灵感源自Vision Pro的visionOS。新界面以“数字玻璃”为核心,强调光效与透明感,工具栏与选项卡将焕然一新,应用图标和按钮也将统一改版。Mac系统的菜单栏和窗口按钮将采用全新设计,同时,iPhone、iPad和Mac上的小组件虽外观调整,但功能保持不变。 iOS和iPadOS系统中,三款核心应用将迎来大幅重构:电话、Safari浏览器和相机应用。其中,电话应用将首次整合收藏联系人、通话记录和语音信箱为一体;Safari将采用更透明的地址栏设计;相机应用则简化界面,优化多种拍摄功能之间的切换。 信息应用(Messages)也将获得重要升级,加入投票功能及可同步设备间的聊天背景图,旨在挑战Meta旗下的WhatsApp地位。 一款长期存在于macOS系统中的“预览”应用(Preview)将首次登陆iOS和iPadOS,为用户提供PDF文件的管理、批注和编辑功能。此外,全新的“游戏”应用也将上线,整合Apple Arcade平台和游戏下载功能,尽管在吸引核心游戏玩家方面效果或仍有限。 Vision Pro方面,新系统将支持“眼动滚动”功能,用户可通过眼球动作滚动页面。此外,苹果还计划支持第三方魔法棒式手部控制器,如Sony的PlayStation VR设备,增强虚拟现实交互体验。 iPad的多任务处理功能将全面升级,更加接近Mac的操作逻辑,但可能要求搭配键盘和触控板使用。Apple Pencil也将支持数字书法笔尖,而键盘输入则新增阿拉伯文与英文的双向切换模式。 苹果还计划新增无线网络信息同步功能,允许设备之间共享曾连接过的网络信息,提高用户跨设备的连网体验。 在人工智能方面,苹果虽然未能如Google、Meta、Microsoft或OpenAI般激进,但也将推出若干AI功能,统称为“Apple Intelligence”。最明显的变化是“系统级翻译”,将实现电话和文本的实时翻译功能,并逐步推广至AirPods等设备。这项功能虽然早已在Android设备中普及,但对苹果用户而言将是首次整合。 第三方开发者也将首次获得访问苹果底层大语言模型的权限,从而构建定制化AI功能。这些模型已应用于苹果自身的“Writing Tools”、“Genmoji自定义表情”和摘要工具中。Genmoji也将迎来升级,用户可将两个标准表情合成为一个全新的表情图示。 快捷指令(Shortcuts)应用将升级为AI驱动版本,进一步简化跨平台任务的执行。苹果亦将推出新版基础模型,支持本地和云端运行,开发者将可调用本地版本。 此外,苹果正开发AI驱动的电池优化模式,尤其适用于即将发布的轻薄版iPhone 17,预计将在稍后推出。另一个重大合作动向是苹果正寻求将Google的Gemini模型引入,与现有支持ChatGPT的Siri和Writing Tools形成替代关系,但受限于美国司法部对苹果与Google搜索合作案的审查,该合作尚不会在WWDC上公布。 Siri的重大升级仍在开发中,暂未准备好公开展示。未来的全新Siri(内部代号LLM Siri)将能访问用户个人数据,并更精准控制应用程序,但预计至少需一至两年后才会亮相。 苹果亦计划对日历和健康应用进行全面重构,配合一项名为“Mulberry”的AI医生服务,但这些功能已被推迟至下一代操作系统(iOS 27与macOS 27),内部代号为Buttercup与Honeycrisp,预计将在2026年发布。 去年未能正式推出的Swift Assist编程助手工具也将重新回归,现将通过集成Anthropic等第三方模型,提升Xcode开发效率,以解决此前因AI“幻觉”问题导致的推迟上线。 整体而言,本届WWDC尽管在AI方面动作不大,但在操作系统视觉风格、应用功能和平台整合方面,仍显现出苹果的战略转型意图。面对外部技术浪潮的加速推进,苹果选择以系统生态为核心继续稳步前行。
Geek Out Time: Playing with Prefix Tuning on Google Colab
Prefix Tuning is one of the coolest Parameter-Efficient Fine-Tuning (PEFT) methods to adapt large language models without retraining the full model. To appreciate how it works, let’s set the stage: traditional fine-tuning involves updating all of a model’s parameters, which is expensive and compute-intensive. Then came prompting — where we steer the model using smart input formatting…
苹果内部其实正在测试远为强大的模型
据内部消息人士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透露,尽管Apple Intelligence推出已满一年,但苹果公司在生成式AI方面的实际进展仍十分有限。在即将于2025年6月9日召开的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前夕,苹果在AI领域的表现更多体现在更新包装与品牌重塑,而非实质性技术突破。 小模型对外开放,大模型仍属内部测试 古尔曼透露,今年WWDC的AI亮点将是苹果首次允许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其自研的基础模型(Foundation Models)。这些模型可直接运行于苹果设备本地,规模约为30亿参数。虽然体量在业内不算大,但足以支持诸如文本摘要等基本功能,并将被集成进开发者应用中。 然而,苹果内部其实正在测试远为强大的模型。据悉,苹果目前拥有参数规模分别为3亿、7亿、330亿和1500亿的AI模型。特别是这款1500亿参数的云端模型,在内部基准测试中表现已可与ChatGPT当前版本相媲美,具备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是苹果自研AI系统中的“旗舰”。 不过,这款顶级模型目前仅限于苹果内部“Playground”测试平台使用,员工可借此与OpenAI的ChatGPT、谷歌Gemini等主流产品进行对比评估。目前并无对公众开放计划。 苹果高层分歧仍存,未决策打造自有聊天机器人 古尔曼指出,苹果管理层对AI战略仍未达成一致,尤其在生成幻觉(hallucination)风险上的顾虑,使得公司暂时搁置打造自主聊天机器人的计划。这也可能解释了为何Apple Intelligence如今集成了ChatGPT作为内建选项。 Siri与其他AI项目纷纷延后,重心仍在“基础体验” 除了开放模型之外,苹果预计将在WWDC发布一系列较小型的AI功能更新,包括: 这些功能更多体现为市场营销层面的“AI标签化”,而非实质技术突破。 与此同时,苹果多个重大AI项目进展缓慢,面临延期: 苹果AI战略:谨慎与滞后 自2024年6月推出Apple Intelligence以来,苹果虽打出口号“为所有人打造的AI”,但实际首发版本因功能缺乏亮点而未获开发者及用户认可——例如Genmoji、自动输入、上下文通知等功能反响平平。 相比之下,谷歌与OpenAI正积极推动多模态搜索、视频AI及自主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OpenAI还与苹果前首席设计官Jony Ive合作开发下一代AI硬件。相较之下,苹果显得更为保守。 例如,计划中让Siri读取个人数据以生成个性化回应的“Personal Context”功能至今仍未准备就绪。 总结 整体来看,尽管苹果具备先进的AI研发能力,但由于内部策略分歧与风险顾虑,其AI战略步伐相较行业领先者依然显得滞后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