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软件开发领域:每位初级开发者都似乎变成了代码工厂,而高级开发者却仿佛成了打扫残局的“清洁工”。
这是当前整个行业正在面对的残酷现实。尽管AI的倡导者们承诺所有人都将成为“10倍效率的开发者”,但实际发生的是:企业正在被海量看似完美、却在生产环境中崩溃的AI生成代码所困扰。
因此,本次特别采访了12位在2025年仍处于招聘一线的CTO与工程负责人,深入了解他们如今在招募开发者时所最看重的技能。
问题很简单:“因为AI的广泛使用,您在招聘开发者时现在最重视、而过去没那么在意的技能是什么?”
结果令人惊讶:他们要的并不是所谓的“提示工程师”(prompt engineer)。
这些技术领导者的答案印证了资深开发者早就猜到的事实:最有价值的开发者,不是那些能调用AI写出代码的人,而是那些能解决AI带来的问题的人。
批判性思维优先于代码产出
1. “AI常常自信地给出错误答案”
许多技术领导者表示,如今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开发者能否质疑AI输出,而不是盲目接受。Geniusee联合创始人兼CEO Taras Tymoshchuk 指出:
“AI会自信地输出错误答案,开发者必须学会怀疑。质量的关键是验证假设的能力。”
他们的面试流程已发生变化:
- 在题目中加入错误或模糊的地方,观察候选人是否提出澄清问题
- 评估其对风险的判断能力,而非仅仅检查代码功能
- 看重思考过程而非固定答案,强调行为面试来测试候选人是否能抗拒“虚假自信”
2. “优秀的候选人把AI当成初级队友”
WeblineGlobal联合创始人兼CTO Vipul Mehta 表示:
“我如今更看重候选人能否独立验证AI生成的代码,而不是盲信AI。”
他会让面试者使用AI工具生成代码,然后分析潜在风险或指出测试思路。那些能冷静拆解AI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的候选人尤为出色。
3. “一次审慎的检查避免了患者安全隐患”
OSP Labs创始人兼CEO Riken Shah 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应聘者在测试中指出了AI代码处理HL7时间戳的方式存在隐患,可能导致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延迟同步。这个发现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法律责任和高额返工成本的危机。
4. “我们要的是能发现AI错误的人”
WeblineIndia市场与人事负责人 Vikrant Bhalodia 指出:
“技术评估不再只看代码的‘好坏’,更看候选人是否能站在架构、安全、稳定性等角度质疑AI建议。”
系统思维成为新竞争力
5. “AI能写代码,但无法判断系统如何扩展”
Varyence CTO Jason Hishmeh 指出:
“AI解放了基础编码,开发者如今更多承担设计可扩展、灵活架构的任务。人类判断力至关重要。”
他强调在面试中考查应聘者是否能抽象问题、评估系统交互、考虑未来发展。
6. “看似完美的代码,在现实环境下崩溃”
Vitanur的CTO Royal Rovshan 表示:
“我们现在重点考察的是系统思维,比如候选人如何优化CRM系统,或在高峰期如何减缓加载时间。”
仅了解工具已不够,能够识别潜在风险、权衡复杂因素的人才才是核心。
7. “AI生成函数,开发者构建结构”
Franzy联合创始人兼CEO Alex Smereczniak 指出:
“代码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有价值的是结构性设计能力。”
面试中,他们通过现实场景考查候选人是否能清晰地推理、设定优先级,并预判影响。他们更看重能将AI融入流程并带来精准产出的开发者。
理解业务:AI无法掌握的关键能力
8. “过去招会写代码的,现在招会思考的”
Zibtek创始人 Cache Merrill 表示:
“AI能输出看似完美的认证系统,但客户可能只需要一个简单登录绕过。”
他们现在更重视能准确理解客户需求并引导AI达成目标的“技术翻译者”,而不是单纯会写代码的工程师。
9. “AI能实现功能,但只有人类懂需求”
CalTek Staffing总裁 Archie Payne 强调:
“现在最重要的招聘能力是系统设计。客户真正需要的是架构能直接解决业务问题。”
他的面试方法包括开放式系统设计问题与白板推演,重点评估思考流程、假设验证及权衡能力。
10. “能将商业洞察融入技术决策的工程师表现更佳”
Aimprosoft CEO Maxim Ivanov 指出:
“开发者不再只是代码工匠,而是产品战略合作者。”
他看重候选人是否能从产品视角出发,理解目标、拆解问题、提出具备商业逻辑的解决方案。产品思维如今从“加分项”变成“必备项”。
调试AI:新的面试核心环节
11. “我们招的是AI编辑与理解者”
WPWeb Infotech创始人Jigar Shah 表示:
“AI调试更多依赖上下文推理与逻辑检查,而非单纯修正语法。”
面试时,他们会提供AI写的代码片段,要求候选人先解释意图,再判断潜在问题。理解AI逻辑是关键。
12. “她花了15分钟提出问题再写代码”
AEX CEO André Ahlert 回忆了一位优秀候选人——在面对数据管道设计任务时,该候选人并未立刻编码,而是花了15分钟提问数据量、错误处理、可扩展性等关键问题,并对AI输出的代码进行重提示和优化。
这种深度思考与AI协作能力已成为开发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结语:AI未取代开发者,而是提升了他们的门槛
尽管围绕AI是否会替代开发者的争论不绝于耳,但实际在招聘前线的技术管理者正在寻找的是截然不同的技能。他们并不急于招募“提示大师”或AI布道者,而是更青睐能理性分析、应对AI带来复杂问题的开发者。
讽刺的是,AI本被视作让编码变简单的利器,结果却令“思考”的价值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各公司正在用惨痛教训认识到,AI生成的代码附带“隐藏成本”,那些能在早期发现这些代价的开发者,将成为2025年最紧俏的高价值人才。
对担心被AI取代的开发者来说,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只是会写代码,而是能思考、能辨别、能引导AI的开发者,将是企业最急需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