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公司近期高调组建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 MSL)在成立仅两个月后便爆出重大人事震荡。至少三位重量级AI研究人员宣布辞职,其中两人重返竞争对手OpenAI,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这一离职潮突显出,即便是数亿美元的高薪与几乎无限的计算资源,也难以稳定一个正在频繁重组、内部动荡不安的人工智能部门。对于这支被视为扎克伯格“终极AI反攻”之作的梦之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祥的开局信号。
从“梦之队”到“闪电辞职”,仅用了不到两个月
据《WIRED》报道,本周三位研究员的离职成为外界察觉MSL内部困境的第一波信号。辞职者包括Avi Verma、Ethan Knight和Rishabh Agarwal。值得注意的是,Verma和Knight在加入Meta后不久便重返OpenAI,这两人的回归尤其引人侧目。
Verma原为OpenAI研究员,此番离开Meta后重新加入老东家。Knight则曾在Elon Musk旗下的xAI效力,也曾在OpenAI工作,他在Meta停留时间甚至不到一个月。如此迅速的“跳船”行为,凸显出该实验室在文化或组织运作方面可能存在重大摩擦。
另一位离职者Agarwal则在X平台上公开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他表示,尽管自己在MSL拥有丰富资源和优秀团队,依然选择退出。“考虑到团队的天赋与计算资源密度,决定不继续参与超级智能实验室并不容易。”外界猜测,其居住地位于加拿大,可能受限于Meta主要AI团队集中在加州的地理因素。
领导层也动摇:Meta“元老级”高管跳槽OpenAI
这场人事震荡不仅影响新晋招募的研究人员,甚至波及到公司的核心管理层。Meta负责生成式AI产品管理的负责人、拥有近十年工龄的Chaya Nayak,也传出将跳槽至OpenAI,参与“特别项目”的消息。这一动向表明,人才流失正在从基层研究人员蔓延至管理高层,Meta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愈发严重。
Meta方面则试图淡化此次离职事件的影响。公司发言人Dave Arnold回应称,这些变动属于激烈招聘过程中“常见且可预期”的现象。“在激烈的招募竞争中,有些人最终选择留在原岗位,这是很正常的。”然而,业内观察人士指出,这一轮离职潮已经成为外界首次明确看到的“超级智能实验室计划裂痕”。
危机中的战略转折:源于“Llama 4”重大失败
Meta组建MSL的背景,是其原有AI战略遭遇严重挫败。2025年5月,公司雄心勃勃的Llama 4“大模型”项目被大幅推迟,背后原因包括架构决策失误与训练数据质量不达标,使模型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大幅落后。
与此同时,Meta试图通过收购AI新创公司(如Runway和Safe Superintelligence)逆转局势,但连续遭拒。在收购不成的情况下,扎克伯格亲自主导了一项激进策略:以高额薪资“挖人”,直接抢夺人才。
这一战略最终在2025年7月1日促成了MSL的成立。新部门汇聚了大量被“精准挖角”的明星级人物,如前Scale AI CEO Alexandr Wang和前OpenAI研究员Shengjia Zhao(现任首席科学家)。据悉,Meta曾在一周内从OpenAI挖走至少八位研究员,导致对方内部哗然。
OpenAI的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公开表示,这种行为令其“感觉像是有人闯入家中偷走了珍贵的东西”。CEO Sam Altman则在内部备忘录中称Meta的行为“令人反感”。
50天即解散:超级实验室迅速解构重组
然而,顶尖人才的引入并未带来真正的稳定。出人意料的是,Meta于8月19日宣布解散刚成立仅50天的MSL。该部门被迅速拆分为四个新团队,分别聚焦于研究、产品、基础设施与“超级智能”长期战略目标。这一动作标志着公司AI方向再度转向,也显示其高层对原有战略的不信任。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已是四个月内第二次重大重组。早在5月Llama 4项目推迟后,公司已将AI部门划分为“AI产品”与“AGI基础研究”两大板块。此次MSL的分裂进一步表明,领导层仍在不断摸索有效的组织结构。
从自研到外采:Meta的AI战略发生根本转变
随着内部混乱升级,Meta开始向外部技术寻求支持,标志着其在AI路线上的根本性转向。原本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源的大模型策略,现如今也开始大量引入第三方解决方案。
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Meta与图像生成初创公司Midjourney达成合作。2025年8月22日,首席AI官Alexandr Wang宣布该消息时称:“为了让Meta能为用户带来最优产品,我们正在采取‘全方位策略’(all-of-the-above approach)。”这代表公司已不再坚持完全自主开发路线。
这一策略转变的核心原因仍在于Llama 4项目的失败。在短期内无法依靠自家技术突破瓶颈后,Meta不得不将开放性理念让位于“速度与结果”,转而构建混合生态体系。
支撑这一策略的,仍是Meta最强有力的筹码——庞大的资金与算力储备。扎克伯格近日接受采访时直言,AI研究人员现在最看重的并非职位晋升或管理权力,而是纯粹的计算资源。他表示:“他们更希望的是‘最少的下属,最多的GPU’。”这一趋势已在整个行业蔓延,巨头公司通过算力优势吸引人才的现象愈发明显。
但即便如此,金钱与硬件也并非万能。据透露,一位在Thinking Machines Lab工作的AI顶尖人才曾拒绝Meta开出的12.5亿美元报价,表明真正的技术领袖仍然不完全受金钱驱动。
前景未卜:梦之队是否已摇摇欲坠?
MSL的高调诞生与迅速解构,使外界对Meta的AI战略充满疑问。公司虽成功招募了顶级人才、构建起强大的基础设施,却尚未展现出稳定而高效的组织文化。如何将这些昂贵资产真正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仍是Meta当前最大的难题。
随着离职潮与组织重组频发,Meta的“梦之队”正在风雨飘摇的边缘上挣扎,而这场超级智能竞赛,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