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穿戴设备今年表现相当糟糕。几个月前,科技界还坚定地认为AI硬件是下一波技术革命的核心。未来感十足的演示和时尚硬件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期待,尤其是Humane AI Pin和Rabbit R1这两款产品。它们曾承诺带来宏大的未来,但最终都未能兑现。
这样的故事在科技领域并不新鲜。十年前,智能眼镜和增强现实头显也经历过类似的炒作周期。Google Glass曾宣称可以为现实世界叠加有用的信息,但最终未能成功。自那之后,Magic Leap、North的Focals、微软的HoloLens、苹果的Vision Pro,以及最新的Snapchat Spectacles都试图延续这一愿景,但商业上无一成功。
有意思的是,如今最有可能实现AI可穿戴设备成功的,竟然是Ray-Ban Meta智能眼镜。
AI只是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一个功能,这正是其成功的关键
Ray-Ban Meta智能眼镜出人意料地比其他AI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眼镜更加成功。部分原因在于其前身,Ray-Ban Stories彻底失败。此外,它们并没有带来什么新创意。Bose早就推出了时尚的音频眼镜,但最终也关停了该业务。Snap的Spectacles也曾尝试通过短视频社交功能吸引用户,但显然这也没能奏效。从纸面上看,Ray-Ban Meta智能眼镜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能够大获成功。
然而,它确实做到了,甚至超出了Meta自己的预期。究其原因,Meta终于在设计和执行上找到了平衡。相比Stories版本,Meta这次提供了更多不同的款式和颜色,几乎保证用户能找到一副适合自己风格的眼镜。Meta深谙用户并不想看起来像科幻电影里的人物,而是希望看起来符合当下的潮流。
价格、功能与设计的平衡
Ray-Ban Meta智能眼镜售价为299美元,虽然不便宜,但相比苹果3500美元的Vision Pro或Humane 699美元的AI Pin,这已经算是相当实惠了。音质出色,通话质量也意外地好,鼻梁处的麦克风位置设计合理。与Stories和Snap早期的Spectacles不同,视频和照片质量足以让用户自信地发布到Instagram上——尤其是在当下,Instagram Reels和TikTok上的POV风格视频很受欢迎。
Meta的AI虽然有些笨拙、不够优雅,但它的确可以自然地在设备上运行。用户可以用它来识别遇到的物体,或获取关于某地标的更多信息。还可以用Meta AI写Instagram的搞笑标题或翻译菜单。甚至可以进行视频通话,让朋友看到用户所看到的内容。这些用例与设备的实际使用方式相契合。
尽管这些功能在实践中有些不稳定,AI生成的Instagram标题并不总是好,且在嘈杂环境中很难听清指令,但它确实能用。更重要的是,即便AI偶尔出问题,这款眼镜依然可以很好地完成其他任务,而不像Rabbit R1那样过热或像Humane Pin那样有延迟。
Meta在智能眼镜上的优势与未来挑战
这款设备已经能够轻松融入人们的生活。用户不需要等待未来的软件更新,它并不是一个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这,正是Ray-Ban智能眼镜有望在AI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因为AI已经成为它的一个功能,而不是它的全部卖点。
然而,未来的压力仍在。Meta的目标是通过让人们适应简单的智能眼镜,最终让用户对AI和AR技术更加接受。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AI必须从“有时方便”变成“生活必需品”,让人们感到佩戴智能眼镜的生活比不戴时更加轻松。目前,这些AI功能大多还只是些派对小把戏。
尽管挑战巨大,但Meta似乎最有可能成功。如今它已经掌握了硬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接下来的改进(如更好的电池和更轻的设计)都是可以实现的。剩下的就是看看Meta能否兑现其他承诺了。
Meta将在下周的Meta Connect活动中证明自己,这也是一次关键时刻。Humane的销量增长超过预期,Rabbit则被批评为几乎是骗局。专家们对苹果下一代iPhone 16的AI“超级周期”并不看好。如果Meta能在此时获胜,不仅能巩固其领先地位,还能为AI硬件的未来保留一丝希望。